石川カオリのブログ

NTHU ESS 大学生 ✈ 阪大工学部留学生(2015/09~2016/08)

《台灣美術與地方風土》まとめ

中文在底下,這是《台灣美術與地方風土》期末申論題節錄


台湾に戻った私、学生生活最後の一年に楽しく自分が興味を持ってる授業だけ受け取りたいなので、この「台湾美術と地方風土」という授業には日本統治時代から台湾で発展する西洋絵画や「東洋画」(日本より導入した「日本絵」。ただ、台湾では「東洋画」と言われる。同じモノだ。)より台湾のアーチスト見た台湾の美しさを紹介される授業である。
先生はとっても優しいし、毎週私に百年前、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へ連れて行くらしいあの時の話を歴史家の視点から教えてくれた。私に対して非常に尊敬する大先輩だった。(同じ高校卒業した大先輩。私たち卒業した女子高校にはあの時代台湾絵画の発展について非常に重要な存在であった。)
この記事には期末試験に書いた答えだ。期末レポートまだ完成しないけど、(学期はまだ終わってないことだ)ありがたい気持ちで美術と地方の関連性は何にの答えだ。

......
2.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
  郭雪湖以家鄉大稻埕中元普渡的盛況,輔以自身想像力所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南街(迪化街南段)意象入選台展,與林玉山、陳進並稱「台展三少年」。
  畫作中,郭雪湖將兩層樓房加高成三層,琳琅滿目的繽紛招牌,展現出迪化街特有的商業氣息與活力。右下角的城隍廟香客不絕,香火之鼎盛也是畫面的重點之一。建築物之間的曬衣架或以穩定畫面構圖,或以郭雪湖眼中的台人生活樣貌之呈現。
  大稻埕做為日治時期台灣人生活圈之重要商淵,畫面中人物不乏唐裝或仕紳西服加帽等景象,以及原住民風格特色招牌,呈現出台灣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的熱鬧景象。
......
7. 林玉山,〈蓮池〉,1930
  與陳進、郭雪湖〈南街殷賑〉共同入選1930年台展並稱「台展三少年」之作的林玉山〈蓮池〉。以礦物性原料、工筆筆法勾勒的寫實手法,成為日後官展與台灣美術風格的特色之一,〈台灣日日新報〉也以ローカルカラー(local colour)為題報導。
  在林玉山金碧耀眼的蓮池當中,同時呈現出蓮池在各個時節的樣貌:含苞待放的、滿開的蓮花、蓮蓬、鷺鷥、池魚……等多樣性。林玉山的蓮池不只是個池塘,更一個生態系、一個生態景觀的觀察與呈現。
......
二、以郭雪湖〈南街殷賑〉為例。
  同前述,〈南街殷賑〉以大稻埕、迪化街南街中元普渡的熱鬧興盛為題,記錄下當時盛況空前的景象。
  透過藝術家之眼的觀察與再創作,不同於照相機記錄下的是當下那個瞬間,透過攝影師之眼欲擷取的畫面,藝術作品的創作再也不是只以逼真為目標,而是透過藝術家之手,將藝術家所觀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想傳遞給世人、後世知道的心情,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正是此一最佳代表。郭雪湖所描繪的的不只是中元普渡的景象,而是對家鄉之塊土地的熱愛、對家園的想像,所創造出的異想世界。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若將作品只視為一種時代背景的紀錄、歷史資料的考察,則化作永遠都不適最好的素材;但就是因為作品會因創作者主觀想法而異,才能凸顯出藝術上的價值。
  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將大稻埕最繁華的黃金年代凝結在作品之中,不光是1930年和林玉山〈蓮池〉共同確立了台灣膠彩畫的風格,與「在地化」、本土化特色,在紀實/寫實與藝術之間取得平衡,也讓藝術家回到人的本位,進行一場自身與自我認同、地方連結的對話,透過藝術創作、藝術表現的方式,將這段對話過程給記錄下來。 
  有趣的是,〈南街殷賑〉的意義不只停留在1930年代,更是與時俱進的。近年台灣吹起的復古、懷舊風,〈南街殷賑〉可以是電影〈大稻埕〉中主角回到1930年代的任意門,在連續劇〈紫色大稻埕〉也客串一角,可以說一件藝術作品所能呈現出來、所能代表的意義,不單只是停留在作品完成當下創作者的心境,更可以是隨著時間的變化,畫作中的主題隨時代變遷的再詮釋,而賦予其新的背景涵義。
  〈南街殷賑〉是一場1930年代直至今日的大稻埕中元大普渡,郭雪湖開啟了台北人、大稻埕人對於美好家園的想像,這樣的想像並未隨著大稻埕的沒落而消失,而是一直藏在台北人、大稻埕人心中,期待總有一日大稻埕可以再繁華、不只是回到過去,而是要比〈南街殷賑〉裡的南街再更興盛、更耀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