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カオリのブログ

NTHU ESS 大学生 ✈ 阪大工学部留学生(2015/09~2016/08)

妳聽過「納稅給家鄉」(ふるさと納稅)嗎?

【妳聽過「納稅給家鄉」(ふるさと納稅)嗎?】駐日小編

日本從2008年開始實施的「納稅給家鄉」又能為「家鄉」帶來多少希望?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阪大工作坊「納稅給家鄉與社區振興」。

 

  日本人的住民稅(所得稅)交給最高層級的地方政府(都道府縣),全民健保卻又是第二層級的地方政府(縣轄市)各自設計健保體制。都市化讓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鄉背井來到大城市求學、工作,稅收也自然進了現居地的地方政府口袋中,反而照顧了自己接近二十年的家鄉不但面臨年輕勞動人口減少的危機,連稅收都減少了。為了要平衡這種城鄉差距的稅收問題,日本總務省在2008新增了「納稅給家鄉」的選項,而這項政策至少會持續十年以上(至於十年後會不會有所改變,就請拭目以待了)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要怎麼定義「家鄉」?家鄉可以是自己的出身地、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地方,或者有時候爸媽的老家也會說是自己的老家;再者,如果「納稅給家鄉」是被限制、被規定A先生只能納稅給a縣市,而B小姐只能納稅給b縣市,不是很奇怪嗎?又有誰、哪個單位有這樣的權力可以決定每個人的家鄉到底是哪裡呢?

  於是乎,雖然名為「納稅給家鄉」,大家可以自行選擇想要幫助的鄉里(稍後會解釋為何這裡寫的是「鄉里」而不是第一級地方政府的「縣市」。在日文裡面動詞會用「應援」,指自己打從內心想要支持或鼓勵特定的人事物的意思)。只是,在制度設計上,大家還是要先繳全額的住民稅(縣民稅和市民稅)給戶籍所在的地方政府,之後在這個年度曾透過「納稅給家鄉」幫助各地政府的「預支住民稅」,憑著當地回函的「寄付金證明書」(可以想像成買東西的發票)向稅務署申報後,再轉帳回個人銀行戶頭裡。

 

介紹完「納稅給家鄉」的背景,緊接著要介紹政策開始實施之後的變化。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對於「限定」這兩個字特別敏感?不管是「期間限定」還是「地區限定」,都有一種好像「錯過這次就沒有機會,那就買吧!」的衝動呢?在日本不只到處可以見到「限定」這兩個字,這不只是很會做生意,在這背後更厲害的是大家真的能夠講得出自己家鄉的特色,要如何宣傳自己的家鄉(在日文裡看到「PR」就是宣傳的意思,public relation的縮寫,「和製英文」的特色就是知道了原文反而更不解日本人想要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在「納稅給家鄉」開始實施後,應運而生的是「來自家鄉的選擇」(ふるさとチョイス)這個網站,網站創辦人是這次工作坊的主講人。

  點進「來自家鄉的選擇」就很像是少了商品外廣告的購物網站,在這裡妳可以買到來自各鄉鎮的地方名產(沒錯是鄉鎮,這些販售地方名產的「店家」都是第二級以下的地方政府)。這些名產可以是農產品(網站銷路第一名)、生鮮、工藝品,也有當地消費禮券、和當地人一起植樹,甚至還有「買下一座山」的選項。透過「來自家鄉的選擇」網站,妳可以輕鬆買到各地名產品當做伴手禮,不但宅配到府還可以抵稅!聽起來還不錯吧?

  有時,這些「店家」(地方自治體)也會販售「期間限定」的「地區限定」商品:臨時有天然災害需要募資整建家園的時候、想要在地方蓋一座遊樂園卻資金不足的時候……

  2011年的東太平洋沖大地震(也就是台灣人口中常說的「311東北大地震」)也曾在「來自家鄉的選擇」上擺攤募資過,事實上那年正是「納稅給故鄉」歷年各地區累計收到最多金額的一年,整整是平常的兩倍。根據網站統計,東北和阪神地區的人最慷慨、最熱心於各地區的災後重建集資。

 

「納稅給故鄉」的現況

  根據政策內容,每年每人可以「納稅給故鄉」的金額最高只能佔所得稅的百分之二。但是目前每年「納稅給故鄉」收到的金額距離最高目標額(日本全國每年總稅收的百分之二)卻只有百分之六而已,距離原先目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至於未來,這個政策是否會持續下去,或只是維持十年而已,就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