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カオリのブログ

NTHU ESS 大学生 ✈ 阪大工学部留学生(2015/09~2016/08)

埼玉縣 homestay 一週間的日式新年

  年末年始的日本洋溢著(對我來說)很微妙的氣氛,說是冷清也不是,學校和公司大多從12/28放到1/3星期天,至少整整一星期。如果是在台灣,年假前路上應該要充滿著不用上班上課而到處遊玩的人們,日本卻是很多商家跟著提前打烊,門外一定貼著年末年始的營業/休業時間,路上的人並不想原先想像中「要比較多」,反而因為營業的商家數減少,感覺比平常冷清一點,即使年末想大玩特玩也未必有地方可以待到很晚。

 
  留學生宿舍的年末年始空蕩蕩的,大家不是回去自已的國家和家人團聚(對於西方人來說,聖誕節就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不然就是許久不見的情人趁著年末假期飛來日本久違的重逢。宿舍大概只剩下三成的人留下,難得在宿舍遇到熟人,可能也會發現對方身旁多一位未曾謀面的「相手(あいて)*1我有台日混血的表親(兩個表姐一個表哥),三年前100%台灣表姐在東京唸語言學校時想說趁著冬假到市郊遊玩,結果真的什麼店家的都沒開,所以在我來大阪之前,就強烈建議我新年還是在大阿姨和表哥家借住幾晚比較好。於是乎12/28~1/3就是我這次homestay的期間了。

這一星期的生活大致上是像這樣:

  • 一早小姪子推開拉門和我說「あれ?」(妳怎麼還在睡啊)不然就是あんぱんマン(麵包超人)的聲音太大,然後就不得不爬起來了。順帶一提,小姪子會說的單字還有「電車」「着いた」(到站了)而已,但光是あんぱんマン就很無敵了。
  • 然後吃個麵包當早餐(或者沒有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在外面解決後再回去。
  • 回去就是坐在電毯上看電視耍廢,等九點小姪子洗完澡去睡覺後,我才能去洗澡,然後刷牙睡覺。
 
其實這樣的作息真的和我平常不太一樣,撇開耍廢的部分,「用餐時間」是我最不習慣的部分:我是個每天早上起來刷牙洗臉折好棉被換完衣服後一定要吃早餐的人,一杯咖啡或牛奶加一個麵包就好,然後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一定是午晚餐時間。但是我真的無解為何小姪子可以規律的吃早午晚餐,但是表哥和表嫂在我出門前都還沒吃早餐或午餐,晚上等小姪子都睡著已經快午夜十二點了才吃晚餐兼宵夜到底是什麼概念。
  總之就是個出門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人家家裡電毯上耍廢的概念。
 

12/31(大晦日)

  早上和大阿姨、日本小表姊去池袋的玩具反斗城買給兩個小姪子的聖誕節兼新年禮物,沒想到下午兩點就解散了。原本早上沒有這個行程的時候,想說去橫濱一趟再吃一次心心念念的ZET超威午間套餐來寫食記(剛好住的地方距離兩站遠的「和光市」就有直通橫濱中華街的特急啊),但是過了兩點也吃了午餐,好像就沒了去橫濱的意義,於是乎跑到了沿線介於和光市和橫濱中華街之間的自由之丘吃甜點了。
 
  從電視上的訊息想像中的自由之丘是有點像一整片在坂上的甜點專門店聚集地,是個放眼望去所有店的甜點都好吃到難以選擇的...... 真正的「sweet paradise」。因為對自由之丘最初的印象來自料理東西軍,厲害的甜點師傅好像都來自自由之丘,殘念沒吃到甜點的女星們一口同聲地說攝影結束後馬上衝去自由之丘的本店自已買來吃的緣故。
  實際到了自由之丘後馬上發現這裡其實是高級住宅區,而且下午茶店沒有想像中每走幾小步就到了下一家那麼多,我光是找到一家就繞了滿大一圈了,反倒是服飾店很多,高級寵物沙龍的密度好像也比我夢想中的甜點店還多(因為我真的找了很久才找到兩家和想像中氛圍很像的店,但我最後去的是咖啡廳
  雖然和想像中有點出入(但後來學妹和我說確實有一小區像ATT4FUN一樣,只是我沒有找到而已),但既然都特地來了一趟自由之丘(以後應該也不會再來了),所以在一家有點大正浪漫式的咖啡廳帶著小筆電待了一下午。
 
  原先想說六點離開咖啡廳,買一兩樣隨身帶著吃的小點心(甜甜圈或吉拿棒之類的)當作晚餐,回去七點差不多。結果親眼目睹了因為大晦日*2(日文的除夕)商家們準六點打烊的瞬間OAO 就這樣結束了我的自由之丘小旅行XD
 
  回到家裡快七點半,坐在電毯上第一次在日本看紅白,本來以為yes可以投票了!(可以投給紅組了!)結果我按了遙控器上的紅按鈕,就切換到功能列(表示狀態為日本俗居然連遙控器投票都不會操作),23:40表哥和表嫂還在樓上陪小姪子進入夢鄉,所以還是沒有辦法投給紅組啊!(今年真的紅組比白組精彩,不論如何一定支持紅組的人在此)久違的紅組勝利真是太好了!不然我可能才往後每次看紅白都會哀怨一次。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看完紅白後的十五分鐘就是要聽那108下鐘響。第一次看完那十五分鐘的現場連線才發現並不能從電視裡聽到108下鐘聲耶(以前在台灣一到這裡就轉台了),住的地方附近也沒有神社,真的沒聽到鐘響啊(囧)
  更囧的是,午夜十二點過後我已經很想睡了,表哥和表嫂剛從樓上下來,好像可以一起吃個年越しそば(跨年蕎麥麵),卻好像沒有動靜,變成一種尷尬的我想睡又不行,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要吃蕎麥麵的狀態。
  半小時後開動了(這是我第一次坐在表哥家餐桌還一起和表哥表嫂吃飯,認真)正中間是一大盤蕎麥麵、一盤以澱粉類當作配菜的芋和一人一罐啤酒。關東人吃完蕎麥麵後,會在沾醬加入「蕎麦湯」(煮蕎麥麵的水)把剩下的沾醬喝完。「蕎麦湯」的顏色是半透明淺灰褐色(就是蕎麥麵粉的顏色),單喝真的就只是個煮過麵的水會有點澀味,但加進沾醬裡後真的就是湯麵的高湯可以喝下一整碗!一開始覺得很神奇怎麼會這麼合,事後想想如果煮過蕎麥麵的水和蕎麥麵的沾醬不搭,那這沾醬應該也無法作為蕎麥麵的沾醬了吧XD 
 
  吃完麵、表嫂也去洗澡了,想著「嗯我可以睡覺了吧!」但是表哥和大阿姨還坐在餐桌上聊天看電視(是說那個時段的年度熱門流行音樂LIVE演出,雖然不像MS或紅白這麼華麗還有一大群現場觀眾,但真的很好看,完全就是飲み会有影像的BGM啊!),這也是我在表哥家借住第四晚第一次和表哥聊天吧(因為非深夜時段都要逗小姪子玩)
  沒想到聊完天、表嫂都洗好澡已經凌晨三點了(!!)以為大家終於要去睡覺囉,不!從現在開始進入「おせち料理」(日本的年菜)製作時間(這不是應該要提前做好嗎?!我記得「おせち料理」的其中一個宗旨是要感謝主婦們一年的辛勞,所以新年前幾天都吃預先做好的「おせち料理」就不用下廚囉!不應該是熬夜在深夜時段趕工吧?!)於是乎第一次「おせち料理」初體驗就從製作(擺盤)開始,其他少數有機會吃到「おせち料理」的外國留學生都只有從「開動」開始呢*3
 
  表哥家的「お重」(裝「おせち料理」的方型盒子)是三層。第一層(最上層)是小菜、甜點(蜜漬黑豆)類,第二層是肉類,第三層(最下層)是「雜煮」。不管有幾層,由上而下大致都是這樣的順序。
  說到「お重」,其實我家(台北的家)從小到大每年過年都有拿出來用,而且我也知道這東西只能在日式百貨公司的九樓(或十樓)生活館才能買到。但是,我們只會在裡面放瓜子和糖果,才不會放不是乾糧的東西呢!
  擺盤方式,其實也不是商家所以沒有想要很費心裝飾的意思XD 但是有幾個比較特異的裝法像是:
 
  • 把日本柚子中間挖空,放進鮭魚子,在撒上一點點柚子皮(聽說這麼做是為了增添風味
  • 把紅、白魚板切成一片片後交錯排好(比較好看)
 
大家有看到第二層出現了台灣的蜜汁叉燒和滷牛腱嗎XD 台灣風XD(第一層也有台灣的真空包裝,但是「芒果雞肉捲」真的是太莫名了XD 吃起來就是蜜汁雞肉捲,沒有必要特別把芒果捲在裡面啊
 
  覆蓋一張牌,結束這一天(除夕)。(凌晨四點睡覺,而且我並不是半夜跑出去「初詣」(新年參拜)或跨年)
 

1/1(元日)

  六個小時後,聽到關鍵字「アンパンマン」醒來了。
  迅速完成刷牙洗臉換衣服摺被子的例行公事的下一步就是「お年玉」(紅包),我生平第一次「發」紅包不是領到薪水後給爸媽,而是以阿姨的身分給小姪子XD(雖然只有五円,但這真的是我第一次發紅包),然後也拿到了表哥給的紅包......(不是平輩嗎XD)
 
  新年第一餐一定要是「おせち料理」
  這應該算早餐吧(因為等一下馬上就有一個我吃過最久的午餐),本來以為早餐是「おもち」(鏡餅,麻糬)(因為我在刷牙的時候表嫂問我要不要一起吃おもち,秉持著年底實驗室忘年會時實驗室姊姊教的「欣然接受就對了」的精神,所以很直覺得回了 「お願いします」,和日本人應對的時候這句真的神萬用神無敵,就和 yes, man! 的精神是一樣的),沒想到看到的是正中間一層層分開放的「おせち料理」、一盤(聽說是配菜)的芋(日本的「芋」吃起來都有點黏性,もちもち的,我一直很努力的告訴自己這是不同的東西XD),重點的「おもち」和我想像的很不一樣!我知道關東的もち會切成方形(我本來以為是要切祭拜過的鏡餅(台灣人的想法),結果實際煮來吃的是超市賣的一包包切成薄片的もち),關西是圓形的。但我本來想的もち是像ぜんざい(白玉紅豆湯)那樣放在紅豆湯裡,是甜的。沒想到「おもち」是鹹的,雞肉高湯加入蓮藕、蘿蔔和菠菜,沒有拍照但真的很好吃!!(我只是沒想到是鹹的而已)
  不過,桌面上是碳水化合物的東西只有一人一碗的「おもち」(三片方形薄片)和像是配菜的「芋」,不過台灣人吃年菜的時候,如果是外出上餐館也不會有白飯啦......
 f:id:wewe_ch15:20160107233402j:image
  接著搭電車到表嫂老家感受一下日式傳統木造老屋和大家族過節的氣氛。從十二點吃到晚上六點沒停過,餐桌上一直都有滿滿的熟食也都一直有人坐在餐桌前(指自己)
  最猛的是下午五點時問我要不要吃晚餐(我心想這是在開玩笑嗎XD 應該差不多也要離開了吧),我真的眼睜睜看著大家六點回到餐桌前「再開動」一次(驚訝到下巴快掉下來)
 
  途中加入一段小插曲。或許因為我是訪客的原因(?) 他們給我的是免洗筷而不是一般的筷子,我非常確定這點是因為我一開始以為自己看錯,這雙免洗筷可能是公筷之類的,所以曾企圖拿就在旁邊的木筷,結果被說這雙木筷另一個人的,很抱歉我的是免洗筷。然後「晚餐」時間到時,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筷子都有換過,至少我知道我原本用的免洗筷被丟掉了,同樣的位置換成新的一副免洗筷。
  除了這個免洗筷事件外,還有一件我當下聽到會對於這種也許是日本人的眉角有點傻眼、但是只能點頭照做的是:我到表哥家第一天,表嫂和我說晚上8點到9點是小姪子的洗澡時間,我除了那個時間以外都可以使用浴室。但是第一天小姪子八點半才去洗澡喔,之後也幾乎是快九點才去洗澡。雖然我都是在小姪子洗好澡之後才去洗澡(這樣就沒有我佔用小姪子洗澡時間的問題了),但還是會微介意到底為何要特地和我強調八點到九點(而且其實這個區間不是真的固定的洗澡時間啊),所以其實我晚上坐在電毯上、電視前耍廢(還不能睡著)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等待小姪子洗好澡的那瞬間。
 
  回到主題「おせち料理」。上圖真的是很豪華(這是和店家買的,不是自己做的),因為是人客所以我每一樣都被「招待」到了OAO(而且還有吃到和想像中一樣在紅豆湯裡的もち,和下午茶咖啡配意外超好吃的成城石井 premium 起士蛋糕)
  「蜜黑豆」、「在柚子裡的鮭魚卵」、蓮藕、芋、紅蘿蔔是兩次都有出現的食材,還有很多(至少三樣)是我第一次看過、第一次吃過的「食感」(但名稱聽過就都忘了)。這時候會很慶幸自己是美食部筆者,可以很輕易地描述(?) 「吃起來如何」這個問題。這時候一定要提蜜黑豆,因為買來的おせち料理裡面有,伯母也有自製蜜黑豆,在男人們開始進入微醺狀態後,伯父突然出了考題要大家回答哪種好吃(這絕對不能當二選一選擇題回答啊),還好自己是第一棒,其實兩種風格差滿多的:一個真的是蜜漬,甜度已經到了接近豆沙的程度;自家漬的黑豆是下酒菜,所以可以吃到黑豆原始的風味。沒想到後面兩棒的回答都表示同意我的說法XDDD 
 
  總之年初一在一個見識到日本人過年其實也很能吃這點,結束了。
 

1/2(年初二:掃墓、回娘家)

  年初二回娘家,日本人好像也是這樣,因為大表姊回娘家,所以全體(大阿姨、三個日本表親和各自的家人)一起到大姨丈的墓前拜拜。
 
  日本式的墓園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可能也都在日劇中看過在墓碑上灑一盆水,和台灣一樣要換一束花之類的。但是我沒有想到說日本人的「掃墓」,真的會把整個墓碑擦過,每一個角落都擦過。還有日本的線香很短,顏色和味道也都有很多選擇,平常在家裡的佛堂前點香也是立著,但是在墓園卻是平放在墓碑前一個專門平放線香的小鐵盒裡,看起來很像火柴盒裡有一根根火柴的感覺一樣。表哥點香的時候也是一口氣點一整把,但是分給每個人的時候大家的支數好像沒有特別數過(我拿到六支,但是我在傳的時候有些感覺比較少),大家都拿到香之後其實還剩很多支,(多的)就這樣全部放進小鐵盒裡了。
  因為每一個墓的空間很小,所以大家要輪流上前祭拜,至於這順序不意外就和輩分有關了。我沒有跟著「掃墓」,那個時間專職顧兩歲小姪子們,避免他們衝去打擾其他戶人家。但是我參與到新年第一次相見的挨拶(問候)和互贈禮物,意外拿到很多零食(當時非常緊張行李會超重)
 
  台灣人新年見面一定是說「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但是日本人說的卻是「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今年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新年快樂,今年還請多多指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而且大家真的都是這樣說(回到大阪後聽到的也都一定是完整的あけおめ!ことよろ!(縮寫)。
 
--
  這篇日式新年初體驗就到這裡結束了(居然打了5500字以上)
  有時間會再補上東京行新年外的小發現。
 
 

*1:日文的「相手」正好就是指另一半的意思,突然發現最近台灣也常用「(照)相手」來形容為了幫女友拍下最美的那瞬間的對方

*2:那天張維中的粉專有介紹由來:「晦」是農曆月底最後一天,和「朔」一樣是看不到月亮的意思

*3:「おせち料理」的漢字寫作「御節料理」,但這只會出現在台灣網站上,現在在日本廣告上根本就沒有人這樣寫